成果精粹|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李双、汤雪彬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课程群”专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1JDKT038),课题组主要成员:周娟、刘文平、汪希、陈玲、韩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的日常教育中,在劳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努力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内涵。
一、劳动教育制度机制建设情况
专题研讨,部署落实制度保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江苏省《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劳动教育。制定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劳动课程实施标准》等,构建劳动教育组织体系,明确劳动教育工作由教务处牵头负责;学工处牵头建设生活劳动教育岗位;团委牵头联合其他部门建设服务劳动教育岗位;产教部牵头校企共建生产劳动教育标准岗位,岗位分批次建设,建设数量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需求。
三个统一,形成学校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把劳动素质、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等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形成三个层面相统一的劳动教育目标,同时,将劳动教育要求贯穿整个专业培养规格,并由课程劳动教育内容支撑,形成了由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劳动品德、劳动习惯、劳动知识与技能等部分构成的学校劳动教育目标体系。
上好三课,保证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一课: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16学时的理论必修课程,教学形式包括劳动理论讲解、劳动实践讲解等内容。同时挖掘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劳动元素,把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推进“三合一、全过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重点推进“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把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践课程相融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二课:结合专业、就业等内容开设劳动教育交叉选修课若干门,按自身专业特点在1-4学期每学期开设有关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劳育专题教育讲座,将劳动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三课:在年度主题班会计划中安排“劳动教育我先行”主题。通过教育,使同学们认识劳动创造世界的重要性,体味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屏弃冷落、异化、扭曲劳动的观念。让同学们理解并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概念,更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成果。展现同学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良好风貌。
二、多措并举,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以教促劳,以劳养专 “组合拳”练出劳动好基底
为确保专业内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发了“组合拳”练就学生的劳动基底。主拳法:深挖课程中的劳动资源。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驱动和出发点来开展学习和劳动服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践行知行合一,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配合拳法一:在企业短期体验中强化劳动。企业是实施生活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汽车营销综合实践等课程统筹安排学生在明都汽车集团等校企合作企业的十多家4S店进行为期两周的岗位体验实习,农机专业“下乡”到“合作社”开展农机维修,在企业岗位中强化劳动体验。配合拳法二:在劳模工匠、优秀校友言行中感悟劳动。学校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工匠、高铁工匠、龙城工匠的袁志刚等多名劳模工匠进校园。以讲座、沙龙、座谈、联谊球赛等多样化形式,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专业风采、优良的劳动品质和为人处世之风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配合拳法三:在专业技能竞赛中精进劳动。学校将劳动周与竞赛活动相结合。学校将劳动周同职业技能竞赛结合,在技能竞赛周同步开展劳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活动。通过组织项目化或课目化的专业劳动技能竞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劳模精神,增强劳动获得感。配合拳法四: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创新劳动。鼓励和带领学生尝试用所学的专业自主设计创业项目并实践,创新创业重在实践,学生在工作室等平台上积极参与到实践项目之中,提高学生决策能力、表达能力、洞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优秀素质。
2.以劳树德,以劳育美 “三个三”微劳动提升学生精神面貌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行“三个三”微劳动,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居、食全过程。“三个三”之“7s三分钟微劳动”。学校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元素,将劳动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实训课程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进行实训室清洁、清扫、整理、整顿等“7s三分钟微劳动”,在细节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三个三”之“我爱我家三分钟微劳动”。在宿舍开展“我爱我家三分钟微劳动”,宿舍是大学生的另一个家,把宿舍当作家一样呵护,通过叠被子、倒垃圾、整理内务等简单的日常劳动,为彼此营造清洁、规范、文明、美观、高雅的居住环境,既培养了劳动技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让同学们之间增深了感情;“三个三”之“惜粮惜福三分钟微劳动”。在食堂开展“节约三分钟微劳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校教育学生要珍惜当下,常怀感恩之心,不过度消费,学生们都养成了饭后自觉将餐具按类放置的好习惯。学校还设立了“餐饮服务岗”,每天都有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岗上为同学们的突发情况提供帮助。
3.以劳助人,以劳为荣 开展沉浸式劳动体验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引导学生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劳动助人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组建多支实践团队,以“电商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小地摊·大民生·微志愿·解民忧”等为主题,通过走进田间地头参与三农实践、化身网络主播“直播带货”等形式,运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勇挑使命担当。如“扎根田畴沃土,科技服务三农”实践团在金坛、武进等15个合作社和江都、滨海等8个示范农田区扎根月余,为120余位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农业机器维修、无人机喷洒农药等服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农民插秧、收割玉米等作物,尤其是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大大提高了农作效率,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点赞。
三、上下齐心、内外联动,做好劳动教育条件保障
上下齐心,合力做好劳动教育保障工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劳动教育工作。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校企办等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共推劳动教育。人事处明确劳动课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课教师在职称聘任、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财务处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用于保障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运行,保障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相关器材与耗材的补充机制。
充分挖掘校内劳动资源。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学校现有资源为依托,进一步挖掘校内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同时依托实习实训场所建立职业体验中心,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实训基地。学校在实训室、图书馆、器材室、机房等多处开设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通过劳动自食其力,培养学生自爱、自立、自强的品格。
积极拓展校外优质劳动资源。学校实施“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四维一体产教融合实践模式,推行校企双主体育人,联合校企合作的龙头企业、街道社区等搭建生产性劳动基地、服务性公益劳动平台,扩大校外劳动教育资源。运用企业的职业文化育人,强化安全生产、劳动流程、劳动规范、劳动保护等的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职业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劳动教育队伍建设
多渠道配备专兼职教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着力建立了一支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组成的劳动教育团队。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劳动模范、企业师傅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将生产一线获得的经历、经验及案例融入教学中。鼓励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对于积极编写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读本且经过学校审核通过的著作按照学校校本教材相关规定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