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

图片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大思政”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

来源:徐州医科大学作者:朱春梅、张牧潇发布:2022-04-28 12:50分享:

徐州医科大学朱春梅、张牧潇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大思政’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24),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健。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缺失现状分析

  目前,受到学科视阈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依然处于缺失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英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足,对课程思政价值的认识不够;二是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元素不足,西方文化元素过多,中外文化比重失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教学重点和课程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但二者之间仍然具备产生协同效应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性,其教学目标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任务,这与思政教育的功能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具有覆盖面广、课时量大、时间跨度长等特点,具有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强。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主要在于大学英语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对教材即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内容的深度挖掘,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一)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为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及思政能力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深入理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逐渐培养起“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要必须采取多种办法加强大学英语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政治素养,进而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入理解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与教育和教师有关的各项方针政策。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扎实的理论,能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做好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启迪学生的理想信念。

  学校可通过讲座、会议等多种形式组织大学英语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还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料, 为大学英语教师搭建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平台。

  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提升中国文化素养。英语课堂“课堂思政”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帮助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来思考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通过阅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等方式来了解母语文化的精髓,熟悉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新时期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与地位,或者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节日习俗。只有在知识不断累积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将所了解的中国文化用英语规范地表达出来,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文化自信,强化母语文化身份认同,并能够用英语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大学英语教学部或教研室应成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致力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共同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组织团队成员调整课程建设,包括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设置课程、集体备课等,并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二,组织成员积极学习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和陈宝生在 201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并结合校本实际加强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 其三,鼓励教学团队成员积极申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课题,在课题立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研究,并把教学实践凝练成理论成果,以进一步反哺教学。其四,定期组织外语教师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协同备课。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到外语教学部门交流学习,在语言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之间建立桥梁,形成知识互补效应。

(二) 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涉及广,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很多。英语教师应挖掘、提炼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具体化、生动化。在挖掘思政素材的基础上,将育人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用英语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和拓展德育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一过程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要采取教学研讨、资深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备课等手段,有效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技能。要将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各章节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匹配、有机融合,启迪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三观和健全人格。

  《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三版)四册教材涵盖了古今中外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文资料丰富、数据细致翔实、紧跟时代脉搏。在立足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教师们应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文中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进文化理解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课程的设计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实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是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路径。要利用第一课堂,守住“课程思政”本源性;开发第二课堂,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通过充分利用第一、二课堂,实现全方位育人。

1.利用第一课堂,守住“课程思政”本源性

  用好大学英语课堂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又要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大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课程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上的现有资源,从众多的语言素材中筛选出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学习和思想品德提升的内容,整合凝练其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在解读知识符号的同时关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   

  在课堂中推进思辨式教学, 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与交流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培养他们描述现象、分析问题、表达思想、陈述理由等能力, 真正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2.开发第二课堂,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因此,除课堂之外,教学过程的相关步骤应该开发第二课堂,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教师和学生们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英语社团活动,深层次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对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利用英语第二课堂的实效性,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将语言学习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各种比赛过程中自然渗透这些思政要素,润物细无声。

  拓展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当中通过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学生的兴趣,展开巧妙设计,能够让学生再次接触到思政教育。

  第一,借力全国性的赛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全国性英语赛事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以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阅读大赛和演讲比赛,各省高校组织学生积极参赛。竞赛主办单位和高校可以通力协作,借力赛事,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第二,依托校级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把“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教育效果。

(四) 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在把“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时,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可以采用专题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汇报展示、角色扮演、正反辩论、知识竞赛等新颖活泼、贴近生活的方式来丰富教学活动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大胆革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要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避免生硬说教,植入思政内容。无论是英语课堂,还是思政课堂,都要体现出创新,避免陷入教学方式单一的窠臼,教师应掌握多种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比如,教师课堂上可采用辩论、实践案例教学、话剧表演等方式,以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融入到角色中,以增进情感体验。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结合政治新闻和热点事件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当前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课题以“大思政”为背景,在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缺失现状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具体路径对策,这不但有利于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而且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政治素质过硬、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