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

图片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博狗体育在线_足球外围平台-购彩网官网推荐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工科院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作者:李健发布:2024-09-30 20:29分享:

南京工程学院李健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高校“共建高质量的外语教育新生态”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2WJYB017),课题组主要成员:袁小明、赵丹、赵羽


  英语专业是我国本科毕业生规模较大的专业之一,有很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涉外工作。因此,外语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培养批判思维。推进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就需要深入挖掘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容资源探讨外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为了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我校发布了《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指导、评价和监督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此外,还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的相关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拉开帷幕。“汉语典籍英译”是我校面向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共计32学时。“新时期的高校翻译教学要从只关注微观、单一的翻译基本技能教学向既教授翻译技能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中华文化与守护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转变和过渡。”因此,我们基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及英语专业实际,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内核,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中。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等内容融入其中,同时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鲜活的体验,从而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下面从课程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与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团队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我们首先要求课程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要求教学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其次,我们不断强化专业教师培训,以提高任课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的能力。每周三下午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了解时政要闻以提升思政素养,学习中国文化以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定期举办教学沙龙、专家讲座、工作坊等,邀请校内外思政教育专家与我校外语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与学术交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常态化开展思政示范公开课观摩活动,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通过实施教研教改项目、精品课程项目、微课比赛、教学资源及平台建设项目等多渠道提升教师的参与度,并依托各级课程思政项目和教学比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此外,创新校内跨学院合作模式,构建跨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外国语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引导思政课教师与外语专业课教师结成思政教学团队,合作开展教学教研。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对外国语学院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方面的辅导,提升外语专业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指导如何深入挖掘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并有效转化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便找准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二、教学内容与设计

1. 课程设计

  优化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合理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学习内容,并纳入课程考核之中。确保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翻译专业的思政教育重在思想价值引领、重在加强新时代语境下的人文教育。”我们在设计课堂内外活动中注重价值观的引领,利用课程资源中丰富而生动的翻译案例开展教学活动。首先,通过每次课前五分钟的值日生所做的时政词汇报告,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爱国意识和广博的知识面。其次,通过课堂互动、角色扮演、小组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再次,安排灵活多样的课后活动,如邀请前辈学者讲述语言学习经历、学术成长经历,为学生树立榜样;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翻译名家的自传、回忆录、翻译趣事等,了解其成长成才经历

2. 课程资源

  我们坚持双管齐下搜集课程教学资源,一方面关注思想政治、中国文化的经典读物,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资源寻找新材料。首先,正式出版的教材和专著是首选的学习资料。其次,鉴于碎片化的学习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教师,我们要顺应这种趋势,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寻找互联网学习资源,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对网络资源进行评判和鉴别,以便更好地获取信息和资源。中国典籍英译这门课程的文化属性较强,具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挖掘和利用,传统翻译理论、经典译作、翻译名家等方面均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在建设课程资源、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中大有可为。

  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古人智慧,围绕这类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在两千年的翻译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众多的优秀翻译家,他们对于翻译事业的执着与奉献、对于翻译作品的精益求精和从事翻译工作时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呕心沥血的翻译历程、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展现出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永恒的人格魅力,围绕这类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于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激励他们将来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是中国政府推出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这套图书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的中国经典著作的英译本,译文质量上乘。为了突出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突出“科技”主线,搜集整理我国科技领域的汉语典籍英译语料用于课程教学,如列入大中华文库出版工程的的科技典籍《天工开物》、《梦溪笔谈》、《齐民要术》、《九章算术》、《本草纲目》等。此外,适当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翻译练习和评析:科技人物生平介绍和先进事迹报道(如以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杰出科技人物)、科技成果介绍(如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及其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科技史(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悠久历史)。这些素材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这类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

1. 教学方法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是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我国古代典籍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了解,避免传统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出现失语现象。其次是帮助学生了解外国人看待中国文化的视角,学生可以发现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时出现的误读现象,进而产生对话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收看国外媒体报道时辩证地、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再次是从细微处入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翻译练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

2. 教学手段

  在融媒体时代,互联网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通过网络等媒介获取信息、发表言论、交流感情等,这有助于拓宽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我们依托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两结合,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对本课程的思政育人途径进行了探索和延伸。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之外,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积极开拓第二课堂,使课程思政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通过举办马列英文原著经典诵读会、开展十九大报告翻译大赛、组织思政主题的英语角、组织学生研读“习近平治国理政(英文版)”和时事热门词汇、制作“两会”报道英文手抄报等一系列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娱活动中,以增强趣味性,提升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赴境外进行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做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标准应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不宜搞一刀切,应该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评价方式。翻译课程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填空题、选择题、词语(句子或段落)翻译、译例评析等测试形式对学生的翻译知识和翻译能力进行评估。价值观的塑造和改变是一个长期的、隐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容易直接进行观察和测试,因此有学者认为要“注重定性评价而非定量评价,注重教学过程而非教学结果,注重描述性评价而非区分性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翻译实践报告、小结、反思等材料考察其对价值观自我认知的变化。

  为了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我们在对本课程的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翻译技能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同时,纳入了思政素养的考核,采用有形的方式对无形的道德素养进行考核。我们设计制作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5级量表的形式,让学生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习效果三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反馈结果,在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的情感调动和激励中,绝大部分受访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认同家国情怀、时代精神、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