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经贸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国际化研究
江苏师范大学郑琼/王世进 主持完成了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JDKT106),课题组主要成员:李怀建、袁定喜、夏雨霏、李子联、赵丽君、陆海萌、苏迎娟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确立“一带一路”建设中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结合社会和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确立跨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分项指标,修订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贸类专业建设样板,培养宽基础、厚口径、高素质的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具有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经贸人才。
2.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中经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
明确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将大数据、物联网等基础课程纳入到专业教学中,设立专业培养方向以及跨专业选修课程,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经贸类人才提供必须的知识储备。
科研反哺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设课程教材。依据学科前沿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和促进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计划与内容跟踪前沿。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积极编著和引进先进教材。出版了《国际贸易》等教材,使用中以近五年出版的国内外一流高校教材为主,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形成满足时代需求、具备国际化视野、具有人文素养的复合型经贸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
3.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多层次实验教学和多元实践教学新体系
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创新课程设置,大幅提升实践课程比例。本科生所修的总学分为160分,其中实验、实践课程学分总数达38学分,学分数占23%;在整合现有实验与实践资源基础上,依托学院经管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通过软件更新购置,构建了适用经贸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和多元实践教学新体系。
校外实践创新条件建设中,按照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变化,更新校外实践创新基地,形成案例教学、沙盘模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并重的教学特色,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的技术型、应用型学生。作为教学改革项目,增设“综合案例”和“综合实验”独立课程,全面引入用友ERP850软件,共建“用友ERP软件实践基地”,构建实验教学平台,使用趣味性、竞争性和模拟现实性更强的沙盘模拟教学模式,并尝试对苏北企业财务人员开展沙盘模拟式培训。
二、课题精粹
本项目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初步改革探索,以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重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教材体系、课堂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平台和质量评估检测,推行专业认识训练、专业实验训练、专业竞赛训练、专业实习训练和毕业顶岗实训等“五训”实践,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围绕新发展时期经贸类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课题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实习基地与育人模式等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全面完成了《项目申请书》中的所述研究目标和任务。课题建设过程中代表性成果如下:
? 形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 制定改革方案与举措,发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热点与进展分析》等教改论文8篇。
? 以该项目为依托,获校2025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 新设经贸人才实践实训基地5家:江苏知链、淮海控股集团、中国建设银行徐州分行、江苏信哲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徐工金融服务事业部等。
? 代表性科研获奖及项目:
? 郑琼《移动社交网络:互动、信任及消费(著作)》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3);
? 王世进《中国区域减污降碳的协同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3);
? 郑琼《平台异质性视角下社会资本对移动社交营销效能的影响机制研究》获国家自认科学基金项目(2021)。
? 12.学科竞赛代表性成果:
?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22);
? 正大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三等奖(2021);
? CMAU全国大学生市场研究与商业策划大赛全国在总决赛三等奖(2023);
? 全国大学生商科综合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23);
? 全国第二届高校数智化商业决策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本科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3);
?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据分析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2023);
?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二等奖2项(2021);
?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1项(2023);
? 第九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省赛二等奖1项(2023);
? 江苏省大学生金融科技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项(2023),二等奖1项(2022)
?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金融科技综合能力赛项--本科组)二等奖1项(2022);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江苏赛区二等奖1项(2022)。
三、创新点
1. 契合“一带一路”建设要求,提出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专业知识人才的新理念
契合“一带一路”建设,强化思政引领,不断优化课程教材体系,以地方院校为对象,将人文素养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理念贯穿培养学生全过程,以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为基础,促进知识结构与新经济紧密结合,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复合型经贸人才。
2. 克服国际化教育一元化缺陷,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课程新体系
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征程中,江苏经济国际化和人文交流深入发展迫切要求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本课题契合“一带一路”建设,多国别跨文化建设,通过双向留学、合作办学、学术交流、校企合作等途径,增设跨文化管理、ACCA知识和技能课程、国际市场营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营销等相关课程。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培养,引进具有海外教育经历的人才,增强师资国际视野和信息化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3. 构建“实践教学”联合体,培养经贸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行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增大,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提升经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综合实践实验平台,激励学生参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
四、研究成果的贡献与价值
1.研究成果的贡献
重构“一带一路”建设中经贸类人才培养理念、课程教材体系、课堂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平台和质量评估检测,推行专业认识训练、专业实验训练、专业竞赛训练、专业实习训练和毕业顶岗实训等“五训”实践,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评价反馈总体满意度很高,均达到90%以上,反响良好,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度认可,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和就业中优势明显。该项目研究成果将对于提升经贸人才培养质量,对满足新时期经贸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 推广价值
我国的高校几乎都开设经贸类专业。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高质量经贸类人才的需求增大,现有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国家战略规划、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多元化社会需求。在此背景下课题组重塑经贸类专业办学理念,开展以人文素养、国际化视野、专业素质为中心的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推广价值大。